今天白天的參訪行程,我跟EMAA同學昶仲整路聊天,才聊到,上了這一堂策展課程,了解麻豆大地藝術季背後的策展思維後,現在看其他展覽都覺得好膚淺、好無聊、沒有深度。
完蛋了,回不去了,腦子的狀態已經被重整了。
從兩個大學時代參與USR,到如今成為大地藝術季的策展人。在我眼前的是兩個對土地充滿熱情、對人群有愛、能在廟口蹲著跟老人聊天、能拿筆寫文字、能下田採菱角又能插秧、種稻,黝黑皮膚滿滿自信的年輕世代。看著吳克威、蔡郁柔,他們二人熱切地分享,心中油然而生一股羨慕之情。
多美麗的生命!
如果我年輕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機會,那該會何等精彩。
耕種是否是一種藝術?
農夫是藝術家嗎?
農夫所種植的產出是地景藝術嗎?
當代藝術的界線在哪裡?農業可以是當代藝術的範疇嗎?
這些問題是不是精彩、有趣的讓人想大聲叫好!
策展人不是在一個框架裡面被設定好要完成什麼,不是很快要操作什麼,而是透過身體體驗、探索的過程,在沒有特定目的的情況下深刻感知,找出要走的道路:
這個過程就是聆聽,包含聆聽自己、和聆聽對方以及聆聽環境。
聆聽就是謙卑、放低自己,讓自己成為宇宙的容器,看上帝透過這個容器能夠裝滿多麼豐盛的意涵。
「害蟲」的定義是什麼?
在農業中「失敗」又是什麼?
如果不單從人類利益的角度,而是萬物生存的和諧,那農業有失敗的問題嗎?
用身體的勞動取代現代化學的效率,土地能教導我們更多。
女兒的名字有個耘,就是要提醒在921當天知道生命存在的她,能夠為這塊土地付出愛。
今天才知道菱角那麼難種,心存謙卑與尊敬。
發表留言